國軍111年春節加強戰備,嘉義空軍4聯隊媒體邀訪活動

2022年1月5日,空軍安排剛完成F-16性能提升接裝與成軍的空軍4聯隊,演練F-16AM戰機緊急起飛(Scramble)與大象走路(Elephant walk)科目,我國空軍的F-16A/B屬block20批次,在接受中期壽命升級(MLU)後,空軍內部正式名稱為F-16AM/BM,但是外界習慣稱之為F-16V,但是後續增購的F-16 block70交機後,如何名稱如何區隔則有待觀察

大象走路(Elephant walk)科目起源於二戰時因為通訊導航的緣故,機隊常採取密集編隊在滑行道上集結,在現今則是空軍展現裝備妥善率並搭配最小間隔起飛讓機隊快速升空形成戰力,本次空軍出動16架單雙座F-16戰機,部分機體在翼下派龍攜掛6枚BDU-33訓練彈

就近期的共軍侵擾西南空域的次數而言,空軍各基地的緊急起飛次數應是居高不下,但是空軍仍展現紮實且快速的反應能力,這也是F-16AM/BM接裝成軍以來首次接受軍事線媒體的採訪拍攝

F-16AM戰機在警戒機堡內攜掛兩枚AIM-120C與AIM-9M飛彈,在緊急升空命令下達後,地勤人員快速協助飛行員上機並執行開車程序,完成檢查後,戰機滑出進入主跑道升空,起飛流程需在六分鐘內完成

文 / 劉學謙     圖 / 管延境

184A7892

HL4Q3775

另外在機棚內展示F-16AM升級後的配套「聯合瞄準頭盔」,搭配AIM-9X飛彈可以由飛行員目視進行瞄準,AIM-9X飛彈擁有90度的離軸(Missile Offboresight Launch)發射角度,搭配戰機的機動飛行是近距離纏鬥的利器

184A8298

184A8312

飛行員配戴聯合頭盔瞄準系統(JHMCS)頭盔瞄準系統特寫照,但本次未展示配套的AIM-9X實彈

184A8342

最後則是隸屬於4聯隊的空軍救護隊展示EC 225搜救直升機,自2012年EC 225型機成軍以來,以三架的機隊規模與S-70C-6共同負擔全軍的夜間搜救任務,其優異的長程性能主要負責海上搜救任務,也與其他機型不同,當初建案採購時就有配套完成適航認證的醫療器材,可以在醫師的監督下由航空救護士進行操作,負責空中轉診後送的任務

184A8204

184A7941 184A8069 184A8153 HL4Q1839 HL4Q1873

HL4Q1909

空軍除了兩架警戒機堡內的待命機外,另外安排三架F-16在一旁的加溫坪演練飛行員上機與飛行前檢查、開車程序,讓媒體獲得更好的取景角度,值得觀察的是,除了常見到攜掛BDU-33訓練彈的三聯裝派龍架外,翼端與翼下都安裝了新型的LAU-128/129發射滑軌,可使用AIM-120/AIM-9M/AIM-9X三種彈體,且右翼下還有一枚AIM-9X訓練彈,發射滑軌的造型較為寬厚,現場據稱這一批對地外型的戰機也負擔訓練任務,隨後都升空執行對地炸射訓練

HL4Q2043

本次展示的戰機使用輕便登機梯,以銀色的不銹鋼管組成,多年前本刊專訪嘉義聯隊時機隊曾經有使用,但在基地開放場合中卻極少見到,此型登機梯也曾在外國F-16照片中出現過,可能是洛馬原廠為了方便前進部署時隨組員轉進的輕便設計,這次可見到單座機使用與雙座機前後座混用

HL4Q2567 HL4Q2697

現場媒體記者較少留意到的,其中一架F-16AM機體進氣道右側有掛載一具AN/AAQ-14狙擊手先進標定莢艙(Sniper ATP,Sniper Advanced Targeting Pod),但是距離較遠受到戰機熱流影響,不容易觀察到

HL4Q2710

狙擊手莢艙與之前F-16機隊採用的LANTIRN莢艙系統最大差異在於,LANTIRN系統由AN/AAQ-20探路者導航莢艙與AN/AAQ-14神射手標定莢艙組成,狙擊手莢艙只需一具即可整合相同功能,外觀正面視窗也呈銳角很好識別,從戰機左側觀察時可見到進氣道下方露出的狙擊手莢艙

HL4Q2747

banne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