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DEX Asia 2023-新加坡海軍新一代多用途戰鬥艦(MRCV)
圖文/在地老船長
2023年5月3至5日,新加坡舉辦2023年亞洲海事防務展前夕,釋出了簽約建造多用途戰鬥艦(MRCV)六艘的訊息,希望自2028年起,陸續汰換現有的「勝利」級巡防艦,強化海防力量。
多用途戰鬥艦(MRCV)的構型,早在2019年亞洲海事防務展即已公開,今年正式啟動,顯示各項技術已經成熟。新加坡海軍建軍規畫係前瞻未來戰爭與國防科技發展趨勢,因應戰爭型態正在發生變化,邁入從遠端距離、虛擬化來執行;因此,利用遠端控制、自動化系統與人工智能(AI)技術會成為主流。新加坡國防部與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ST Engineering,簡稱新科)簽署了合同,開始新一代多用途戰鬥艦(MRCV)的造艦計畫,將結合無人機(艇)技術、人工智能(AI)、數據分析等高度自動化載台,降低人力需求,以符合戰略需求。
依據新科在展覽會場展示的Vanguard 130模型、資訊,此型艦長130公尺、寬19公尺、吃水5.2公尺,航速25節,排水量5500噸,續航力6000浬,可在海上航行14日,並在海象6級內作業。載台配置相位陣列雷達等先進電子系統、76mm艦砲、垂直發射系統、機庫及飛行甲板,不僅是作戰載台,也是無人機(艇)的母艦,執行防空、制海、反潛、掃(布)雷等多樣性任務;另也展示研發的無人機(UAV)、無人艇(USV)模型,作為多用途戰鬥艦(MRCV)艦載裝備。
觀察「獨立」級巡邏艦的設計觀念,1200噸的載台,藉由電腦軟體整合,提升自動化程度,只需23名官兵操控。藉此研判多用途戰鬥艦(MRCV)所需人力概約30名左右,比服役中的「勝利」級巡防艦乘員70名(含15名機組人員)減少一半以上。未來以艦載無人機執行任務,可以取代人力操控的直升機,大幅降低所需人員,符合新加坡國土小、人口少的特殊環境。
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但是軍事裝備人力需求高,兵源不足影響整體戰力,建軍備戰可以參考新加坡思維,藉由科技彌補人力,建構可應付未來戰爭型態的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