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 2023蘭卡威國際海事和航空展-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殲-10C」戰機

圖文 / 長安

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殲-10C戰機,這是該表演隊組建以來第7次換裝,換裝後在馬來西亞2023蘭卡威國際海事和航空展首次公開表演與各國特技飛行表演隊一同較勁。

值得觀察的是八一飛行表演隊單座「殲-10C」表演機與作戰用途的「殲-10C」相較下取消了機砲並增大機背外觀明顯隆起,以容納更多噴煙劑、攜帶更多燃油,殲-10C相對早期的殲-10以及殲-10A外形上也有明顯變化,採用了蚌式進氣道,機頭外形與整體氣動布局也有所改進,蚌式進氣道又稱為「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這種進氣道前面有一個鼓包形狀的凸起,類似蚌殼特色為結構簡單、重量輕且因為遮蔽發動機扇葉而有更好的匿蹤性能。

雙座表演機是殲-10SY與現役作戰機種殲-10S差異性是取消了機砲,在戰機內部加裝了噴煙劑存儲槽,戰機的載油量相比於作戰型的殲-10S戰機要少一點。因為是表演機彩繪版本,故機身型號及編號則噴塗在各起落架艙門上,活動翼面含減速版及後機身兩片向外側傾斜的面積較小的腹鰭上。

眼尖的軍事迷有發現新換裝殲-10C上的出廠批次編號,推論並非全新機而是從原本的戰鬥序列中的機體改裝而成,各國使用第一線作戰機擔任表演機可藉機對外宣傳本國軍事工業水準,是否真實則有賴後續考證。

 

目前觀察單/雙座機外觀差異性於殲-10C雷達罩並無空速管,攻角感應器設置於前機身位置,垂直尾翼上方有新型電戰反制系統並有配置夜航編隊燈,殲-10SY雷達罩上有空速管,攻角傳感器設置在雷達罩本體上,垂直尾翼上方舊式電戰反制系統,無配置夜航編隊燈。

八一飛行表演隊第一次參加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空展是在2015年,那時表演的單/雙座飛機翼下都掛載著噴煙器進行特技飛行表演,事隔8年後第二次參加馬來西亞蘭卡威海空展,所使用表演機噴煙裝置是從飛機直尾翅底部減速傘艙下方延伸一根垂直90度耐高溫的噴油嘴管,當飛行員從座艙內開啟噴煙開關後,染劑從噴煙管噴出後經過發動機尾管熱流加熱霧化噴出五彩繽紛的色彩,目前多數國家飛行表演隊都均採用此類的方式進行噴煙表演。

現場觀察到一個花絮,八一飛行表演隊附件箱上的標語源自於,196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軍委頒布《關於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護航表演大隊的命令》。周恩來說:「表演隊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要求表演做到「國家大禮,萬無一失。」1987年8月1日,表演隊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主要任務是對外迎賓及禮儀特技表演飛行。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