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孩的沙場狂想

開卷走入硝煙戰場

馳騁長空的戰機、無堅不摧的戰車、勇破巨浪的軍艦,象徵當代科技結晶的軍事武器,不管是在哪個時代,總是能夠吸引少年目光。對於這些日常生活不易接觸的事物,透過各種媒材重現其形、神往其境,或多或少都在男生的成長歷程留下足跡。

美軍F-22「猛禽」戰鬥機,為世界上第一架先進匿蹤戰鬥機,擁有強大的空對空作戰能力,於2005年服役。美國國防部典藏(https://www.dvidshub.net/image/5599732)

pic 01 01

若說拿在手上細觀把玩的各式武器模型,有如抒發此心嚮往的骨幹,那麼承載劇情拓展視覺想像的漫畫,便是讓情感進一步深入的血肉。懵懂少年手持戰機船艦發號施令,將居家空間擬為戰場,意猶未盡之餘,便向漫畫世界探求追尋,希望能更具體建構這些飛機大砲的活躍情景。

然而,一腳踏入軍事漫畫世界的少年,在不同時代當中,卻會走上全然迥異的道路。二戰前夕的風雲變色,讓少年最愛的漫畫雜誌,成為政府宣傳的絕佳利器。日本男孩嚮往被刻意操作的形象塑造,耳濡目染被篩選濾過的偏頗觀點,各個成為「軍國少年」發憤報國。當他們順勢走上戰場,才終於發現真實世界的殘酷模樣。

清原ひとし《漫画の肉弾》以日俄戰爭為背景,主角是一位志願參戰的少年,立下大功升為少尉,最後英勇犧牲。日本國會圖書館典藏(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68932)

pic 01 02

美國男孩看著各路漫畫超級英雄左打日本鬼子、右踢德國納粹,紛紛從軍挺身對抗軸心。他們在部隊透過迪士尼公司製作的教範影片學習知識技能,德軍士兵則藉美女漫畫插圖手冊學會操作虎式戰車,雙方在戰場遭遇,陷入真實世界的搏命廝殺。

動盪時代看漫畫、玩模型的天真少年,歷經戰場洗禮之後,總算清醒成長,看透人性真實。他們的故事,與逝去同袍一起封印在太平洋悶濕密林、北非灼熱沙漠、歐陸鄉鎮原野、俄國泥沼凍土。

德軍的虎式戰車手冊《Tigerfibel》搭配漫畫來初步解說保養與操縱戰車的觀念。Internet Archive典藏(https://archive.org/details/tigerfibel/page/n51/mode/2up)

pic 01 03
當時代恢復和平,歷劫歸來的人開始訴說戰場真相,漫畫家們將其化為作品,展現別於戰前、戰時的政宣風貌,描繪基層身處沙場的虛無絕望,更加深入打動人心。不管是前線無情的肉搏廝殺,還是後方拮据的戰時生活寫照,都是創作要素來源。

出生承平時代的少年,仍舊醉心把玩模型、翻閱漫畫。然而,此時軍事漫畫儼然成為學習歷史、考據裝備的媒介,透過紙面走入過往硝煙戰場,思索和平如何來之不易。因此,喜歡軍事類漫畫的現代讀者,往往更能深切體會戰爭可畏之處,而非愛好鬥爭殺伐。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漫長無奈的戰壕生活為題材的著名漫畫作品「The Better ‘Ole」,這幅諷刺作品曾多次被改編。Internet Archive典藏 《The Bystander’s fragments from France》(https://archive.org/details/bystandersfragme00bair/page/n17/mode/2up)

pic 01 04

 

從裝備細節到操作描寫

那麼,軍事類漫畫的愛好者,究竟又是被作品中的哪些要素吸引「入坑」的呢?其實泛稱軍事類的漫畫,又能分成多種不同主題性質,包含的軍事元素也不盡相同。有些作品特別著重武器裝備描寫,有些則是介紹特定人物或部隊、戰役歷史。另外,也有具備大量軍事元素,內容卻偏重政治論述的作品,或是參雜奇幻、科幻、歷史穿越等構成要素。

不論性質如何,既然與軍事類別沾上邊,對於愛好者而言,最重要的檢證元素,首當其衝的便是繪者對於武器裝備的描繪與考證功力。這個基準,可說是作者是否夠格被稱為「軍事漫畫家」的分水嶺。

以二戰日軍飛行員為主題的戰後日本少年漫畫。以《鬼太郎》聞名的漫畫大師水木茂亦創作了許多戰記漫畫。

pic 01 05

科幻漫畫大師松本零士畫起軍事漫畫也是毫不含糊,他的《戰地啟示錄》充滿對人性的思索。竿尾悟則是新生代好手,對於軍事細節刻畫入微。

pic 01 06
由於軍事研究本身便是一項包羅萬象的專門領域,重型裝備、個人裝備、服制演變、戰爭歷史、科技解析都屬其中分項。就媒材特性而言,漫畫最能發揮魅力之處,便是呈現現實鏡頭難以捕捉的畫面構圖,像是潛艦發射魚雷、戰機發射飛彈,以及交戰場面運鏡、裝備操作細節等等。

也許有些漫畫家在作品當中需要加入軍事元素,便找尋資料進行描繪,但是對於武器外形是否確實掌握、操作方式是否正確理解,通常立刻便能畫分「圈內」與「圈外」的差別。若是讀者對軍事研究有點心得,閱讀作品時究竟是「吐槽」居多,還是「享受」為主,便是區分作者功力高下的指標。唯有經得起考驗的作者,才有辦法掌握軍事漫畫的核心客群。

歐美的軍事漫畫繪製表現手法多樣,內容取材自歷次戰爭,例如英國的《Commando》從1961年迄今已出版了五千餘期,八十年前的二戰仍為最常出現的主題。Flickr Photo by Bradley McDonald

pic 01 07

軍事愛好者常會為了組裝模型能忠實還原,因而下功夫鑽研軍事武器、戰爭歷史,好好考證一番。此模型為在臺服役38年保衛我國領空的F-104「星式」戰鬥機,曾參與1967年臺海最後一次空戰。模型製作:老兵工作室/軍事連線提供

pic 01 08

一窺軍隊生活面貌

除了欣賞各式武器大顯神威之外,軍事類漫畫的另一個面向,便是呈現軍隊生活寫照。在臺灣服過兵役的人都很清楚,牆裡牆外根本就是兩個世界。踏進營門之後,不僅生活作息受到律定,舉手投足有其準則,就連說話用語都獨樹一格,沒有經歷過的人實在難以想像。

以描述部隊生活為主題的漫畫,在施行徵兵制的時代,可以先對尚未入伍的男生施打預防針,窺探部隊裡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先有個心理準備。對於退伍老兵而言,這類作品讀起來又是另一番滋味,往往能夠勾起講不完的當兵回憶。

對於實施募兵制的地區來說,具體描寫部隊生活的漫畫作品,則能作為有志從軍者的參考材料。不同於徵兵時代的作品多在呈現軍隊生活有多苦多慘,對於個人參軍動機的探討,此時則是形成作品張力的重要關鍵,可以達到發人省思的效用。

就日本而言,由於戰後的自衛隊採志願招募制,沒有相關經驗的人,大多搞不清楚他們到底是怎麼樣的群體,容易造成誤會。有鑑於此,自衛隊的公關單位便會積極利用小說、電影、電視、動漫畫等各種媒體,讓社會大眾能夠對他們的工作特性以及任務執掌多一分認識。為了吸引年輕人的興趣,近年來與軍事相關題材動漫、遊戲作品合作的招募海報,確實創造了許多話題性,而這也呈現軍事類別作品另外一個異軍突起的變貌分枝。

日本自衛隊的公關頻頻與動漫畫結合,例如《飛龍女孩》故事中,一隻龍偽裝成F-15戰鬥機,而岐阜航空基地開放活動就真的把一架F-15戰鬥機塗上龍的眼睛(右)。以及與《奇幻自衛隊》、《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合作的招募海報(左)。張詠翔提供

pic 01 09

披著萌妹外皮的硬核創作

嬌滴滴的美少女與雄壯威武的戰車船艦,這原本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極端元素,但卻一直在動漫作品各據一方領域。由於主打這兩種元素的作品,吸引的多半都是男性客群,過去也不是沒有同臺競演的例子。但最近幾年,美少女與軍武題材的搭配,卻激盪出異常強烈的火花,兩者甚至乾脆合為一體!

這股潮流起源於兵器擬人化的創作風潮,繪師們擷取兵器結構中的機械要素與迷彩塗裝等特色,將之「安裝」在可愛的美少女身上。喜歡討論軍武話題的族群看到這種嶄新的表現之後,紛紛投以關注,促成一股討論熱潮。原本剛硬死板的軍武話題,透過美少女角色點題呈現,竟也能夠吸引原本身處「圈外」的族群前來一探究竟,促成戰線日益擴大。

動畫《少女與戰車》故事為高中女生的戰車社團比賽,美術設計參考了現實世界日本的大洗町,隨著作品掀起熱潮,大洗町也成為粉絲聖地巡禮的重要地點。

pic 01 10

由此衍生出的表現模式,包括以美少女人物解說各種軍武知識、將戰史上的知名人物轉換為美少女並建構故事、直接將武器擬人化、讓美少女去操作各式武器等。對於這類作品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創作者本身的軍武知識必須夠硬,融合題材的手法必須夠妙,否則只會淪為普通的美少女賣萌作品。正因如此,這類作品對於硬核軍武愛好者而言,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設定討論話題,對於探頭看熱鬧的族群來說,則能一把將其拖進研究泥沼,成功突破原本的小眾領域,拓展軍事題材的能見度。

激盪之餘勿忘本質

對於近年這種「萌軍武」的風潮,雖然看似熱鬧滾滾,但仍有正統派的研究者表示不以為然。的確,基於市場考量,受歡迎的表現方式自然容易走向主流,能夠吸引更多閱聽者接觸軍武題材相關作品,確實擴大消費基礎。然而,軍事領域的核心依舊有其嚴肅性,將兵器元素應用於創作,不論透過設定如何解釋,追根究柢而言,其本質仍與生殺牽連。

這種矛盾長久存在於研究者、創作者、閱聽者心中,既愛欣賞兵器的機能美感,又得接受它所背負的沉重陰影。唯有兼顧兩者平衡,清楚這類題材的獨特性,才是欣賞軍武創作領域應秉持的心態。

作者/張詠翔

1982年生,新竹人。產品設計專長,旅居日本從事人偶相關手工業,另執行軍事雜誌攝影、撰稿工作。翻譯軍事、模型領域日文書籍五十餘冊。Facebook: 張詠翔(https://www.facebook.com/Chang.Yunghsiang)

特別感謝/軍事連線雜誌劉學謙先生

本文原刊載於2019年8月28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7號:瞄準!軍事漫》。

https://www.creative-comic.tw/special_topics/227

banner a